面具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面具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关于天津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万芳

发布时间:2020-02-14 11:53:49 阅读: 来源:面具厂家

关于天津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天津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在“三五八十”的坚实基础上,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奋斗目标,取得了抗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全市财政收入451.7亿元,完成预算105.5%,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上交中央财政147.4亿元,地方财政留用304.3亿元。加上上年支出预算结余18.2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47.9亿元,财政支出总预算370.4亿元。全市财政支出350亿元,完成预算94.5%,比上年增长16.6%。支出预算结余20.4亿元,待市和各区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市级财政收入231.4亿元,完成汇编预算110.8%,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11%。其中,上交中央财政77.9亿元,市级财政留用153.5亿元,加上上年支出预算结余8.9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42.9亿元,减除对区县转移支付25.9亿元,财政支出预算179.4亿元。市级财政支出175.3亿元,完成预算97.7%,比上年增长14.2%。支出预算结余4.1亿元,其中结转项目资金3.8亿元,预算纯结余0.3亿元,待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市级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22.6亿元。减除上交中央财政9.9亿元,对区县转移支付3.2亿元,以及有专项用途的资金7.7亿元,市级可支配财力增加1.8亿元。主要用于防治非典支出0.8亿元,社会保障补助0.4亿元,农村税费改革0.5亿元。 以上财政收支为预算执行数字,在决算汇编完成并经市和各区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可能有所变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五八十”积聚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特别是全面实施五大战略举措,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奋斗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完成预算任务和增加财政收支总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03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点支撑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冶金、医药、石化、汽车等行业的税收,分别增长21.2%至50.5%;全面实施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启动新一轮危改工程,房地产、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实现税收分别增长73.1%、20.1%和47.7%;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分别增长18.5%、12.1%和41.5%;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3.6%和18.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滨海新区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有12个区县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 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使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为财政增收。坚持依法治税,完善税收源泉控制机制,对重点税源实施全程监控,开展工商注册与税务登记、税务登记与实际纳税核查工作,查补入库税款11.7亿元,清理欠税3.4亿元。清理取消非政策性减免税,对减免税到期的及时恢复征税,调整房地产等行业税收政策,改革土地出让收入征缴办法,扩大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积极争取出口退税和收入调库指标,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加快“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防伪税控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远程电子申报纳税企业达到2.8万户,申报纳税额超过51亿元。 (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防治非典和社会保障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15.3亿元,增长30.4%。及时拨付防治非典专项资金5.2亿元,用于改扩建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购置医疗设备和防护物品,以及医务人员特殊补贴等。对餐饮、旅游、客运出租等8个行业减免税费2.6亿元。加强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对各项财务收支实行全面审计,保证了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改建海河医院和一中心医院,扩建卫生防病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启动肺科医院迁建工程,建设第三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等9个重点项目,健全区县计划生育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支出33.5亿元,增长16.9%。拨付再就业资金5.4亿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在各街镇建立由“4050”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支持建立各种就业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对困难企业“4050”下岗失业人员给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首次实现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多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政策,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全市低保人员由30万人减少到24万人,失业人员由12.4万人减少到9.5万人。拨付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9.2亿元,全面解决统筹项目外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问题,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改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降低部分退休人员大额门诊起付标准,实施困难企业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办法。提高离休人员医疗费补助标准,落实医药费“双月清”政策。完善优抚对象生活费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鼓励企业增加职工收入。 (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120亿元,增长24.9%。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充分发挥财政与金融相结合的作用,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债转贷资金、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努力促进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全面启动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实施新一轮危陋房屋改造,开展旧楼区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地铁一号线和城市快速路,建成津滨轻轨和津蓟、唐津高速公路,新建扩建卫国道等69条道路;综合整治月牙河等5条市区河道,建设15个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继续实施引滦水源保护工程;新建银河公园等一批绿地广场和社区公园,建成33个灯光夜景组团,提前完成三年路灯建设工程。 保证重点事业支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支出51.5亿元,增长14.9%。加快实施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信息化建设,建成首批31所示范高中校和9所模范小学,改造市区161所规范化学校,基本建成第二批104所村办小学,为510所中小学配备2.5万台计算机,提前两年达到国家中小学信息化普及标准;继续实施高校“十五”综合投资规划,建设49个重点学科和38个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支持医科大学“211工程”和天南大共建项目,建成教育科研宽带网和北方教育网站,初步建成全国第一个地区性网络数字图书馆。科技支出9.7亿元,增长18.3%。加大科技攻关项目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向产业集成,支持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扩大人才基金规模,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支农支出8.1亿元,增长14.4%。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通过财政小额贷款贴息,帮助9万户农民发展家庭养殖业;继续建设外环线外侧绿化带和“625”绿色通道,造林10万亩,植树500万株;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六大工程,改造农村卫生户厕10.5万座。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7.2亿元,增长13.8%。建成天津博物馆、泰达图书馆和体育中心,修复李叔同故居和玉皇阁,继续实行艺术表演团体超场次演出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公检法司支出20.9亿元,增长16.8%。增加缉毒、反恐、防暴、反邪教等现代化技术装备,改善狱政基础设施,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9.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落实支持工业战略东移财税政策,以结构调整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吸纳银行贷款60亿元,帮助52户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支持103个重点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回购信达等四家资产公司所持有的天津钢管公司股权。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等新型业态,努力增加地方财源。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健全贷款担保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增强市场辐射和服务功能,产权交易额达到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继续清理乱收费、乱罚款,取消39项行政性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规范财政分配关系 改进和完善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变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和条块交叉的税收征管办法,按分税制原则划分财政收入,按属地化原则确定税收征管分工,建立收入平衡机制和增收激励机制,改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区县财政收支基数和应得财力,初步建立了市与区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运行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按照“改革、减负、规范、稳定”的原则,取消面向农民征收的乡统筹等五项税费,调整农业税政策,改革村提留使用办法,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改革后全市农民减负52%。 积极适应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为使企业充分享受2003年较高的出口退税率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增加当年出口,加快审批退税手续,及时办理出口退税。当年审结出口退税67.8亿元,比上年增加18.2亿元。 认真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和财税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我市财政收支连年大幅度增长,但财政收支规模较小,财政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县财政比较困难,转移支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和税收征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依法理财和依法治税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4年预算草案 2004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始之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正确把握新阶段的新特点和着力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培植和壮大财源,扩大财政收入总量;坚持依法理财和依法治税,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资金保证重点支出,加大公共事业投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强化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以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04年预算草案的主要安排情况是: 全市财政收入总预算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在预算执行中,按增长18%组织落实。减除上交中央财政180.6亿元,地方财政支出预算339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6.4%。加上上年支出预算结余20.4亿元,财政支出总预算359.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116.2亿元,增长17.2%;企业挖潜改造26.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教育科技支农64.8亿元,增长15.3%;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18亿元,增长15.2%;公检法司20.2亿元,增长14.7%。 市级财政收入预算2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减除上交中央财政和对区县转移支付资金105.2亿元,市级财政支出预算160.5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5.7%,其中有专项用途的资金66.2亿元,市财政可支配财力94.3亿元。加上上年支出预算结余4.1亿元,市级财政支出预算164.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56.6亿元,增长8.8%;企业挖潜改造8.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教育科技支农25亿元,增长17.4%;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15亿元,增长19.1%;公检法司12.7亿元,增长15%。市级财政支出预算增加21.7亿元,主要用途是,正常经费2.4亿元,教育科技支农3.7亿元,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2.4亿元,城市环境建设2.2亿元,公共卫生1.6亿元,文化体育广播1.5亿元,有专项用途的资金7.9亿元。 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将平均出口退税率由15.1%降为12.1%。中央核定地方2003年出口退税基数,基数内部分由中央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比例分别负担。出口退税由冲退中央固定收入,改为冲退中央与地方共享的增值税收入。由于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确定,财政收入总预算没有考虑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收入的影响。待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后,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收入预算。 从总体上看,受国家出台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平衡压力较大。财政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了经济增长、加强管理等增收因素,以及政策性减收因素;财政支出预算综合考虑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出需要,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因素,预算安排是积极稳妥的。在预算执行中,我们要采取积极平衡、动态平衡的方法,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妥善解决财政资金供求矛盾。 三、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税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加快发展的办法,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税管理,妥善解决财政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一)努力扩大收入规模,不断增强财政实力 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属地化征管体制,建立以工商注册登记为源头的信息网络体系,健全重点税源监控和税收源泉控制机制,加强对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完善税收保全制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提高公民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广泛推行银行卡结算方式,完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扩大税控装置使用范围,加大以票管税力度,推广餐饮业有奖发票办法。全面清理取消非政策性减免税和先征后返,完善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办法。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对各项经营性收费依法征税。完善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建成财税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大收费项目清理整顿力度,严格项目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改善和净化投资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做好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放宽小额贷款发放条件,支持社会建立公益性就业组织,广泛动员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后勤服务岗位,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重点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依法扩大基金征缴范围,提高基金自我平衡能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实施困难企业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制度,推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立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长效机制,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低收入群体权益保护机制。 (三)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深化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树立经营城市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努力扩大投融资规模,加强金融机构中长期开发性贷款管理。加快实施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和危陋房屋改造,完成地铁一号线土建工程。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市区二级河道综合治理和旧楼区改造任务,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环境工程建设,搞好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提高夜景灯光建设水平。 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和工业战略东移,帮助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盘活资产,整体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根据追求高水平的要求,加快国有企业新一轮“嫁改调”和行业性整体改造。积极用好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搭建市场融资平台,将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促进企业改组改制和技术创新。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股、控股和收购国有企业,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方式。积极制定和完善各项财税政策,支持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主导服务业发展,加快信息咨询、会计审计、经济鉴证等中介服务业发展。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鼓励社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推进产权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 增加支农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工业。积极实施“绿色家园”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支出,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推进示范高中校、规范校和模范小学建设,启动第三批144所村办小学建设。加快构建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扶持发展一批中专和技校。启动高校新校区建设和高校扩建工程,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推进60个重点产业化项目,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支持50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一批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大力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积极推动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高酬重奖。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市卫生防病中心、传染病医院和海河医院的改扩建工程,迁建“120”急救指挥中心。全面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成人民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社区卫生医疗条件,改造一批乡镇卫生院,筹建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大文体广播和公检法司投入。完善财税政策措施,积极整合文化资源,新建和改造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大型文化设施,建设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加快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建设,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积极备战十运会和第五届农运会。完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提高政法部门现代化装备水平,保障正常经费和专项业务支出需要。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税管理体系 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认真研究解决财政体制运行中的问题,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增收激励机制,搞好各项配套改革,促进区县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保证基本公共支出需求。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将农业税综合税率由7%降到5%,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民减负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稳步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核定2003年出口退税基数,市与区县财政合理负担。制定完善财税政策,增加出口发展基金,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及时审结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积极落实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政策,尽量缓解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取消收费和罚款与经费支出挂钩办法,根据部门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足额供给经费;将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增加政府采购项目,扩大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形成借用还良性循环机制,规避政府偿债风险。 各位代表!在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财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任务,为我市加快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查阅:已获批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详解图(更新中)查阅:2012年全国各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概览(更新中)查阅:城市轨道交通中标企业

美女旗袍图片

励志句子

情感语录

裸体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