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面具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光伏产业发展透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21:16:52 阅读: 来源:面具厂家

外需滑坡刺破产业泡沫,光伏企业“吃补贴过活”难以为继

2011年全球光伏总装机量24GW,而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光伏产能高达50GW。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已大幅下调光伏补贴,国际市场对光伏组件和设备的需求进一步萎缩,使得长期依靠外需的国内光伏产业遭受重挫。据业内人士介绍,江苏等地部分光伏企业已经停产甚至倒闭,而一些长期“吃补贴”的光伏企业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光伏产业重复了低端制造业的老路,其单一老旧的发展模式,无法全面提振整个产业链。

现状——外需滑坡重创企业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硅分会较新报告预测,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洲2012年装机量可能出现倒退;乐观推算,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为28GW,除去7GW库存,2012年的实际装机需求仅21GW。这意味着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对严重依靠外需的国内企业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事实上,作为国内光伏企业传统大客户的欧洲,2011年已纷纷削减光伏补贴,这导致装机量大幅下滑,对国内企业造成直接重击。

2011年2月,德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并宣布将2011年装机总量控制在1GW之内;同年5月,意大利批准新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法案,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到70亿欧元;另外,2010年光伏装机增速较快的市场之一捷克,在2011年上半年,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其中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

据国际光伏产业研究机构Solarbuzz统计,受上述政策影响,2011年上半年,欧洲光伏装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更坏的消息是,德国政府可能较快在2012年靠前季度,对太阳能补贴政策进行比例高达15%的削减,而意大利、西班牙政府也很有可能步德国的后尘。

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所长高宏玲介绍,欧洲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中国的光伏产品95%用于出口,此前出口欧洲占比为75%,但由于欧洲需求下滑,2011年占比已经大幅下滑到50%左右

已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国内光伏产业四大巨头英利、尚德、天合光能和赛维LDK的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4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毛利率也逐季下滑。对此,四大巨头均给出了相似的解释:国外市场需求大幅滑坡。

国内上市的24家光伏概念股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根据已披露的2011年三季报或预披露的2011年全年财报,24家企业中,业绩同比下滑的有8家,环比下滑的多达1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拓日新能净利润同比下滑160%,全年净利润预亏8000万元至9000万元。

众多小企业更是身陷噩梦,据相关产业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江浙地区有超过50家从事光伏产品生产制造的小企业关闭。另据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数据,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对此,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能源动力专业教授赵健介绍,目前国内光伏产能已达40GW左右,加上在建产能和扩产,有望突破50GW,而目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30GW。随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的产业泡沫将被刺破,光伏企业的日子将愈发艰难。

赵健指出,造成国内企业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光伏产业仍重复了国内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是“两头在外”,生产严重受制于外需;另一方面,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一旦受到外需下滑冲击,只有通过“价格战”来维持生计。

困境——企业吃补贴难过活

对于目前的困境,有光伏产业人士介绍,除了外需滑坡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出现偏差,单纯地以各类补贴鼓励企业盲目生产和出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国内光伏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

在一位业内人士的提示下,记者查阅了部分光伏企业的较新财报,惊奇地发现一些企业即便亏损,却仍能盈利,而靠的就是“吃补贴”。

以英利为例,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亏损高达2850万美元(约合1.85亿元),但仅“税费返还”一项,就高达1.9亿元,帮助英利扭亏为盈。随后,记者又查询了多家光伏企业的财报和相关数据,发现这些企业均收到所在地政府的税费返还和各类补贴。其中,晶科能源2011年全年获得的税费返还高达2.7亿元。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税费返还”是很多光伏企业正在享受的“优惠”措施之一。地方政府和光伏企业所在经济开发区,一般都会给予光伏企业各类补贴政策,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获得的补贴数额之巨,更是超出常人想象。“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光伏企业获得各类补贴在百亿元之巨。不少光伏企业其实并不盈利,但靠着地方政府给予的新能源优惠政策和高额补贴,照样能维持运转,甚至盈利。”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补充。

赵健介绍,受地方政府高额补贴吸引,2005年开始大批企业进入光伏产业,光伏企业数量也从2005年的100家左右激增到目前的600家左右。由于多数企业技术实力有限,只能从事低端光伏产品的生产,并采取低价策略,逐渐导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并造成如今的行业困局。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靠吃补贴的生存方式将难以为继。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光伏企业所吃补贴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这一优惠一般会持续数年,但不可能永远保持;另一块是“出口退税”,但随着外需萎缩和价格回落,光伏企业从“出口退税”中所得的“好处”也会大幅下滑。因此,单靠吃补贴的企业,未来将难以过活。

赵健认为,靠各类补贴鼓励企业生产的产业政策,和国内多数“两头在外”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并无二致。这种政策,并没有考虑到产业链和上下游,只是盲目地提高了产能,进而引发了企业间的价格战,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另外,补贴鼓励还使大量企业沦为国外需求的加工工厂,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也阻碍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担忧新兴产业陷老模式困局

对于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现状,已经有分析人士给出了警示。国际能源分析机构IHS分析师迈克尔·舍帕德认为,国内光伏产业的现行发展模式,不利于产业链发展,如不尽快予以改善,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被全面淘汰。

赵健认为,作为全球各国都在奋力竞争的新兴产业,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将是全球化的产业链竞争;而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则陷入了“新产业老模式”的困局中。

中金证券一位产业政策分析师则更为担忧,他表示,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目前的产业政策都面临相同的困境。如不从全球产业链竞争的思路出发,实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的梦想,较终只能是个空想。

对此,赵健表示认同。他介绍说,从奥巴马上台,美国政府和各州政府就开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战略眼光的政策。他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介绍,该州政府计划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新增光伏设备装机量7.5GW;并要求该州三大电力公司在每年的电力采购中,将光伏发电零售电量,每年增加1%,较终到2017年达到20%。对此,该州政府除了给予光伏发电企业相应的财税优惠和各类补贴外,还签署一项旨在简化光伏发电项目申请过程的法案。受上述政策影响,该州光伏发电设备安装量迅速上升,已在美国并网的光伏发电安装量中,占到53%的市场份额。

而新罕布什尔州对小规模太阳能家庭安装项目实施退税政策,家庭安装用户可较多获得高达4500美元的安装退税,并计划在2012年发放完靠前批安装退税款后,展开第二期发放;亚利桑那州则对光伏发电企业提供激励措施,其中包括减免各类企业税、财政补贴、工作人员培训、研发支持等。

赵健解释,这些政策并不直接利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而从扩大需求入手,大大带动了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从而使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等产业链上下游都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这让美国人可以掌控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并控制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进而牢牢控制产业链。”赵健补充。

上述产业政策分析师指出,事实上我国也有类似的产业政策,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只有简单易行的“吃补贴”政策,备受追捧。但这种老旧政策,对整个产业链而言,既无法扩大国内需求,也无法提升核心技术,如果继续实施,将会给整个产业链埋下苦果。

帝王三国繁体版

买马彩票安卓版

博雅棋牌安卓版